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用,多位优质人士分享独特的人生体验。来新浪测试体验各领域最前沿、神武4私服最有趣、最好玩的产品~!客户端下载还能获得专属福利!
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:贝壳。
我手机还剩20%电量,发了两次语音,自动关机。我的手机充满电只能发十条语音吗?
电动车显示还有10%电量,不到100米,直接抛锚。我的车充满电只有一公里吗?
权力焦虑这个东西就像中年危机。越看越着急,越想看。
在苹果最新的iOS 16中,五年后iPhone的百分比电量显示又回来了。今天更新的iOS 16.1正式版进行了优化,电量值降低的同时电池图标会同步变化。(之前因为刘海平设计的外观,占据了大部分的顶部空间。如果想知道还剩多少电量,神武4私服只能通过下拉的方式在控制中心查看。)。
对于这样的“回报”,很多用户缺少挂在手机顶部的“恶人”——的百分比,就像定时炸弹的倒计时,自带脑补音效,时刻提醒你“该充电了”。
这个让你焦虑的“百分比”,叫做SoC(State of Charge),代表电池剩余容量与实际容量的比值。手机(或电动车)还剩多少电,无法直接测量。必须通过电压和电流来测量,然后进行估算。
所以电池剩余电量被自己蒙蔽了?
通常情况下,手机上显示的“充满电”状态并不代表电池真的充不上电。3354厂商会给电池定义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:常见的情况是1%的电可以维持很长时间。这可能是因为工程师想让你尽快充电,以免真的没电,损坏电池。
有很多测量方法可以“得到”SoC值。常用的如库仑计(也叫安时积分法)3354,计数使用中的电流。简单来说,电池里装了一个计量芯片,不同的电流产生不同的电压差。通过对变化的电流和时间进行积分,芯片可以得到用户使用的电量,进而可以得到剩余电量。
这种测量方法的缺点是,它是一个开环估计系统,不具备初始值误差修正和噪声、测量偏差引起的误差调整能力。
另一个常见的是电压测试法3354,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压来判断电量的变化。在一定温度下,电池的SoC与开路电压(OCV)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。然而,由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开路电压,因此很难在线估计开路电压。
比如磷酸铁锂电池的OCV-SoC曲线就是“非线性”的。在图中所示的范围内,即使SoC在大范围内变化,OCV中反映的数值变化也非常小。
不同的测量方法各有利弊,共同的特点是有误差。厂商也在研究通过优化算法(如神经网络、卡尔曼滤波、模糊算法等)建立更精确的功率估算模型。).比如库仑计法,需要用卡尔曼滤波法标定初始值;在开路电压法中,通过历史数据建立动态平衡电压,然后应用于SoC的实时估计。如果不允许
“萌”会怎么样?比如开头举的例子,明明电量还剩10%,但是你点开一个app,手机就会没电关机。3354可能是因为电池老化,但是SoC估算没做好,电池衰减没预测到。
权力展示不准确,加剧了人们的“权力焦虑”。正因如此,大容量电池一度成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卖点,手机厂商像军备竞赛一样研发快充技术。然而,各种措施并没有完全治愈人们的心脏病。
屏幕显示和通信模块是影响智能pho功耗的最关键因素2010年飞利浦发布了一款Xenium X513,电池容量只有2000mAh,但是待机可以持续60天,可以保持通话20小时。
换个角度看,其实是电池塑造了我们手机的外观。1973年,摩托罗拉发布了DynaTAC 8000X,也被称为“手机”,因为它一半的体积和重量被电池占据。电池仓由6节圆柱形镍镉电池组成,充电10小时,通话35分钟。
Ni-MH电池技术改变了人们对手机“砖头”的印象。1996年,摩托罗拉的翻盖手机“StarTAC”是当时市场上最轻最小的手机,只有88克。
功能机时代,即使一块电池续航时间很短,也可以通过换电池来“续航”——,就像现在一些新能源汽车的换电池方案。
直到这时,iPhone的出现带来了现在主流的一体化机身,也带走了“换电池”的便利。电池的体积随着屏幕的面积越来越大。直到今天,有人打开iPhone 14的内部,发现电池依然占了近三分之一(最多的时候,在iPhone 5上曾经占了一半)。
在智能手机发展史上,有很多以“大电池”为卖点的机型。2015年发布的金立M5拥有6020mAh电池,待机49天,续航71小时。代价就是机身又厚又重(8.5mm厚,214g重)。
还有其他民间极客热衷于探索通过软件优化来“省电”的解决方案,其中安卓用户最具代表性。
刚开始安卓机硬件规格不高,单核CPU,256M或者512M运行内存,系统运行慢,卡。论坛上流传着各种root教程。很多第三方rom都有漂亮的ui,但是用户希望卸载系统预装的应用,释放存储空间,加快系统运行速度,节省电量。
我还能找到类似“教开发者如何做一个省电的安卓ROM”的文章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极客,通过手机root,安装Xposed框架,使用“绿色卫士”等软件管理后台,防止应用在锁屏时被自动唤醒。经过这样的“极限训练”,较好的耐力可以达到三四天左右。
2010年前后,刚刚普及智能手机的人,最热衷于在网上讨论和传播各种“节能玄学”:关闭蓝牙、Wi-Fi、GPS定位,主动清理后台,甚至降低手机亮度,使用深色壁纸。
Android直到更新到5.0才加入官方的省电模式,会降低性能,延迟一些程序的自动更新。
苹果的省电模式从iOS 9开始:设备电量低于20%时自动激活,关闭后台应用、位置服务等耗电源增加续航,设备电量超过80%时自动关闭。
直到今天,仍有一些人保持着清空后台、关闭蓝牙的习惯,即使这些措施对延长电池寿命的作用不大。根据安卓权威的一项模拟测试,蓝牙开启和关闭一天的功耗差异仅为1.8%。
明明智能手机对后台软件的管理越来越成熟,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越来越高,手机芯片的功耗越来越低。但为什么“续航一天”的魔咒还在?
那是因为虽然技术在进步,但是需求和使用习惯也在变化。
受大屏轻薄趋势的影响,现在主流智能手机很少以“大电池”作为卖点。充电迅速成为解决电量焦虑的主流解决方案。“充电5分钟,通话2小时”曾经是一种营销范式。今天天花板是iQOO 10 Pro,充电规格200W,10分钟充满4700mAh电池。
既然电池容量难以增长,那就增加它的“复活次数”。当充电不需要太多时间甚至可以忽略的时候,电量低带来的焦虑就会少很多。
减少,不是完全消除。目前各种快充协议比较复杂,除了公共PD和QC快充,还有OP的VOOC等私有协议买一个好的第三方氮化镓充电器要一百多块钱,这是额外的成本。
电量焦虑的“心态问题”最终还是取决于电池技术的发展。电池技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,要考虑电池寿命、安全性、效率、成本等多种因素。只有增加能量密度,才能不解决问题。
电池充放电的本质是离子在正负电极之间定向运动。当它与电解液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被消耗掉(也受温度影响)。电池在造出来的那一刻,寿命就在减少,即使不使用,也会被耗尽。每个人的手机使用习惯不同,也会影响实际耗电速度。
目前结合快充技术,省电模式等。我们几乎没有必要在牺牲体验的前提下追求长续航。知道真相后才知道,我过去操的心终究是“错付”的。
顶: 1踩: 2
评论专区